新闻中心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最新动态>行业动态

我国聚酰亚胺树脂的生产现状

发布:czfriend 浏览:4919次


      聚酰亚胺树脂是一种具有高模量、高强度、低吸水率、耐水解、耐辐射,优异绝缘性及耐热氧化稳定性的工程塑料,在航空航天、电器绝缘、原子能工业、卫星、核潜艇,微电子及其它精密机械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合成技术和纺丝方法的改进和发展,聚酰亚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通过对聚酰亚胺的改性,使得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开发前景更加广阔。
       据统计,目前全球聚酰亚胺的年消费量为10.5吨左右,美国、欧洲,日本是世界上聚酰亚胺***主要的消费市场。2010年,全球聚酰亚胺主要生产厂家约50 余家,美国、欧洲、日本聚酰亚胺的消费量分别约为4.5万吨,4.2万吨和4.1万吨。聚酰亚胺在各国家和地区消费构成有所不同,美国主要消费领域是塑料,占消费量的80%左右;欧洲主要消费领域是漆包线漆,占消费量的70%~80%;日本主要消费领域是薄膜和塑料,合计占消费量的95%左右。随着航空航天、汽车,特别是电子工业的持续惊人发展,迫切要求电子设备小型化、轻量化、高功能和高可靠性。聚酰亚胺所具有的优异性能能充分满足上述要求。专家预测世界对聚酰亚胺的需要将以6.0%的速度递增,到2012年总消费量将达到约8.0万吨。
       我国几乎与世界同步开始聚酰亚胺的研制与开发,现已基本形成开发研究格局,研发了PI 几大品种,如均苯型、偏酐型、联苯二酐型、双酚A 二酐型、单醚酐型、酮酐型等,并得到初步应用。2010年我国聚酰亚胺生产能力已达3000 吨/年,生产厂家扩大到近30多家。有6家厂家的PI薄膜有出口,全国出口量近150 吨/年。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开始进行流涎法PIF的研发,不久形成了它的产业化。到八十年代双向拉伸下亚胺化方法在我国研发成功,并在多个厂家实现了产业化,现成为两种工艺法并行,前者多于后者的生产格局。2010年国内PI膜的产量为1600 吨左右。其中有5~6个生产企业的PI膜(几乎全部是双向拉伸法的)已经在国内FCCL厂家得到使用。其在中国内地FCCL用PI膜的市场占有5~6%的份额。
       常州福润特塑胶新材料有限公司和科研院校联合研发的热塑型聚酰亚胺及其规模化生产技术。该热塑性聚酰亚胺不仅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及耐热,耐腐、耐磨等特点,还克服了大多数聚酰亚胺不溶和难以加工的缺陷,表现出良好的热加工特性,能采用热模压、挤出和注射方法成型,可与碳纤维、玻璃纤维、聚四氟乙烯、石墨等复合,进一步提高材料的拉伸、自润滑耐磨等性能。该材料既可制成薄膜,也可模塑成型为管材,棒材,以及复杂结构的精密部件,因此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可替代金属、陶瓷、热固性树脂、低温热塑性塑料和难加工聚酰亚胺的理想材料。目前,该技术已经完全实现产业化,并形成了200吨/年的装置能力,已开发和试制出17个牌号。所生产的热塑性聚酰亚胺产品可用于汽车和飞行器发动机、通讯仪器、建筑机械、工业机械、商用设备、电子电器和微电子、分析和医疗设备以及传输和纺织设备等领域,将促进我国化工产品的升级换代,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按钮

在线客服